选择网站语言 / Language
芒砀山旅游区

解密芒砀SECRET ARCHIVES

解密芒砀

首页 > 解密芒砀 > 汉兴文化

永城市芒砀山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探析

  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地带。县境北、东、南及西南部与安徽省砀山县、萧县、濉溪县、涡阳县、亳州市毗邻,西与西北部和河南省夏邑县缘连。芒砀山位于豫东平原的边陲,南距永城市32公里,是豫东平原上十三座“仙女”山的总称,包括:芒砀山、保安山、僖山、夫子山、铁角山、黄土山、窑山、南山、渔山、磨山、邵山、马山、周山等,主峰海拔156.8米,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区内拥有丰富的汉梁文化资源。

  一、芒砀山区以汉墓为主的历史文化资源

  (一)汉墓

  芒砀山地区已发现汉墓20余座,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座:

  1.梁孝王墓

  梁孝王墓位于保安山南峰,坐西面东,距山顶20米。墓门朝东,墓葬全长约90米,南北最宽处(回廊北耳室北壁至回廊南耳室南壁)32.4米,主室内高4米,由墓道、车马室、甬道、主室、回廊、排水设施等组成。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的东端与主室相通。回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回廊内有十字街、饮马泉、黑水河等。墓内面积700平方米,容积2800立方米。该墓葬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出土遗物丰富。

  与其他梁王的墓葬不同,梁孝王墓前有庞大的寝园建筑。这些建筑是为祭祀墓主而建的,有专人管理。1993年3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市、县有关部门联合抢救发掘梁孝王墓墓门前台面上的陵寝建筑基址,南北长110米,东西宽60米,面积约有6600平方米,外有围墙、壕沟,中有广庭、大殿、中殿,后有生活区之便殿,以中轴线为中心左右对称,坐北面南,前后照应。此项发掘成果填补了全国西汉诸侯王陵陵寝建筑遗址的空白,于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梁孝王李后墓

  李王后墓位于保安山北山头,距梁孝王墓约200米,是1991年4月当地村民在这里开山采石时发现的。该墓也是“斩山为廓,穿石为藏”的大型岩洞墓,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全墓是一个由两条墓道、3条甬道、前庭、前室、后室、隧道、排水系统和34个侧室等部分构成的庞大地下建筑群,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墓内最高处4.4米,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余立方米。因为墓内容积巨大,李王后墓曾被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从公元前144年梁孝王去世,到公元前123年李王后去世,李后的墓至少建造了21年。该墓有东西两个墓道。东墓道位于山峰的东坡,是在岩石上露天开凿的,长37.7米。东墓道的西端连接前庭,前庭北壁有两个侧室,曾出土有马骨和铜马衔,应为车马室。东墓道西端有门和甬道相连。甬道南北两侧各凿有两个侧室,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前室西部有一斜坡甬道与回廊和后室即主室相连通。后室是墓的主体建筑部分,周围有回廊环绕。后室西半部凿有一长方形凹槽,后室北壁凿有棺床室、侧室和过道。过道西壁有两个小侧室,南边的为浴室,北边的为厕所。厕所内有便池及扶手等。在南回廊的东段南侧有一仿楼阁式侧室,被称为储冰室。回廊围绕后室一周,南回廊中部往南开凿有一隧道,这便是通向梁孝王墓的黄泉道。可惜的是,只修了50多米,距离孝王墓尚有近150米。此墓的墓道、3条甬道及门道、前庭被3000多块巨大的塞石封死,其目的是为了防盗。塞石上刻有塞石的序号、尺寸、工匠名字、所处方位、施工次序等,这为研究汉代的书法、文字、历法、尺度等提供了宝贵资料。

  3.僖山金缕玉衣墓

  僖山是芒砀山群中最东部的一座东西走向的小石山,其北面为渔山,西北为磨山,西南与保安山相望。此山相传西周宋国第八代君主宋僖公葬于此而得名。

  僖山海拔88.6米,原先山体较大,由于近代开山采石,四周已形成四五十米高的悬崖峭壁,山体也变得狭小,东西仅长149米,南北宽84米。山上已发现并发掘了三座汉代墓葬,即金缕玉衣墓、王后墓和画像石墓,其中,僖山金缕玉衣墓位于僖山山顶的东端,墓道开口朝东,由墓道和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南北宽3米,东西长现存不足10米,平底,南北两壁峭直,系由石岩开凿而成。墓道内用条石填塞,上面刻有姓名文字。墓室平面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7米,南北宽近4米,高4米余,系先在山顶开凿长方形石坑,再在南北两壁用长方形石板垒砌石壁,东西两壁仍保持开凿时的壁面,南北两壁之上再用一端呈燕尾槽的石板搭扣成“八”字形。此墓早期被盗。1986年文物工作者对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仍出土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如陶质的鼎、壶、罐、豆、瓮、钫等,铁质器具有灯、锤、镬等生活用具和刀、剑、镞兵器。铜器有鹤足灯、剑饰、鎏金朱器座、鎏金朱雀器钮、弩机等,玉器有玉壁、玉圭、板、钺、戈、玉佩、玉贝、璜、环、玉舞人、玛瑙环和水晶珠等。最为珍贵的是该墓中出土了一件价值连城的金缕玉衣,玉衣出土时已经散乱,经修复后,玉衣长度为1.76米,由2008块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僖山金缕玉衣的出土是继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发现,1988年参加了北京故宫举行的全国出土文物精华展,1991年作为中新建交的先行使者赴新加坡参加展出,赢得了广泛赞誉。

  4.柿园壁画汉墓

  柿园壁画汉墓位于保安山东边的山头,西偏北与梁孝王墓相距约300米。该墓1986年5月村民开山采石时被发现,从1987年9月至1991年9月发掘结束,是芒砀山汉代梁国陵墓地的重大考古发现,199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柿园汉墓是依山开凿的石崖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巷道及各个侧室组成,全长95.7米,宽13.5米,最高处3.1米,总面积380多平方米,墓道全长43米,宽4.5米,墓口处高12.5米,墓道和甬道全部用巨石封死,封石上有用石尺寸,工匠姓氏和×月×日等刻字。在墓道东端底部有一处平面呈长方形的石坑,宽4.56米,东西长10.5米,最深处1.3米,内存半两钱和榆荚铜钱约225万枚,重约5吨,是西汉早期通用的铜钱币。在此墓道还清理出土43个陶俑,有守门俑、侍女俑、骑兵俑等。守门俑高78厘米,戴冠着袍,服饰彩绘。侍女俑立姿,身段修长。骑兵俑分站墓道两侧,分两组,每组20个,两腿呈弯弓状骑马姿态。骑兵俑前后中还分别清理出属于20辆车马的鎏金、鎏银、铁质的车马器件及弩机、铜镞、铁剑等器物两万余件。这些随葬器物全部为明器,尺寸约相当于实物的三分之一。

  墓道东端经过道与甬道相连,甬道西高东低,全长16.5米,宽2.4米,高2.05米,再经长5.2米的平底通道即可进入主室。主室东西长9.2米,宽5.2米,高3.1米,室底分两部分,西部是约占主室面积三分之一的平台,东部是一个东西长5.8米,南北宽4.4米,深0.3米的坑,坑北部有一自然岩缝,将墓室内的水排出山外。主室北壁的西端为一东西长2.98米,宽2.4米,内高1.93米,高出主室平台0.45米的棺椁室。北壁东端及主室南壁、东壁有五个小侧室。在主室东壁向北又有一巷道。巷道东壁又有南北并列的小侧室,南为沐浴室,北为厕所,厕所的脚踏石上阴刻有朱雀、长青树和菱形纹饰。此墓中最为珍贵的当数主室前厅顶部的四神壁画,东西宽3.27米,南北长5.14米,面积16.8平方米,壁画由青龙、白虎、朱雀、怪兽、灵芝及云气纹组成,表达了墓主人乘龙升天的愿望。这幅绘画气势恢宏,篇幅巨大,内容紧凑,主题鲜明,技法精湛,艺术水平甚高,一出土就震惊了全国考古、历史、建筑、美术和艺术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此拍案叫绝,称其艺术价值堪称稀世国宝,可谓“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从时代上看,此墓要比敦煌壁画早630多年。

  (二)其它历史文化资源。

  1.刘邦斩蛇碑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行数里,醉,因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何哭,妪曰:“人杀吾子,故哭之。”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笞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后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为了纪念此事,汉文帝时在芒砀山紫气岩前修建了高祖庙,在庙前立了汉高祖斩蛇碑。但斩蛇碑早已不存。明朝隆庆五年(公元1571),在原碑处重立一碑。碑高2.39米,宽1.15米,厚0.22米,碑额书“日月”和“汉高祖斩蛇之处”几个大字。碑座是一巨大的石趺。因年代久远且保护不善,碑文残缺不全,当地政府于1982年又仿照明碑重立新碑,位置在芒山新华书店门前。碑正面刻有原碑碑文,碑阴刻有立碑缘由。为保护新碑,还建有高4.2米的仿古六角亭一座。

  这里不仅白天可以游玩,更主要的是夜间用灯光照射碑体可发现刘邦和吕后的幻影,乃是一大奇观。在灯光照射下,石碑正面会显现出一将军正襟危坐的形象,他一手执剑,一手放在膝盖上,如刘邦刚刚斩过大蛇之状。另一面是一女性怀抱婴儿的形象。此景被誉为“天下奇观”,名闻遐迩。

  2.泰山奶奶庙(芒山寺)

  泰山奶奶庙,原名碧霞元君祠,位于保安山南峰山顶,坐北向南,山门内有大殿厢房。大殿面阔五间,重梁起架,黄绿琉璃筒瓦复面,单檐硬山式,系清代建筑。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为碧霞元君,左为佩霞元君,右为紫霞元君,俗称“三仙奶奶”,又称大泰山奶奶、二泰山奶奶、三泰山奶奶。山门里,大殿前两侧各有对称的三间厢房,有十殿阎君塑像。另有南屋三间为勤杂僧侣住处。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至三十日逢泰山奶奶香火庙会,豫皖苏鲁四省商贾云集,好戏连台,曲艺书会,善男信女日夜蜂拥登山进香。文革期间,泰山奶奶庙虽被拆除,但每年的物资贸易大会照常进行。1993年春重建了泰山奶奶庙,重塑了碧霞元君神像。2002年,泰山奶奶庙改名为芒山寺,除供奉三仙奶奶外,还供奉着佛祖。但当地群众仍习称奶奶庙。

  3.芒砀山歌风台

  芒砀山歌风台是为了纪念刘邦当年在这里高唱《大风歌》而建,其旧址位于芒砀山南面的保安山西侧,台高9.9米。歌风台背靠梁苑湖,台上立歌风台碑及刘邦歌风图。歌风台两侧为汉代历史展览馆。

  4.夫子避雨处与晒书台

  夫子避雨处又名夫子崖,位于夫子山南坡,为永城八景之一,名为“石崖滴翠”。夫子崖为一天然石洞窟,阔20米、进深6.5米、高4米。史载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此避雨。夫子崖前原为一宽敞的平台,说是雨后天晴孔子晒书的地方,名晒书台。传说至今晚上不粘露水,晒粮可以过夜。

  5.文庙及观音阁

  文庙为一组清末建筑,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东西配房和山门各三间。院内有参天古柏二株和石碑三通。碑文分别为孔子67代孙、71代孙和乾隆年间永城县知事周正纪所撰文。其中有一碑角与其旁柏树合二为一,形成“柏抱碑”的奇特景观。

  6.郭塔

  郭塔位于文庙东100米处,共3座,布局呈三角形。其中一石基座砖塔居中,高7米,用64块大型砖雕镶嵌塔身,内容为《西游记》人物和琴棋梅竹等。两石塔高6米,用石盘、石柱压叠而成。盘与柱的外表施以阴线刻莲花、牡丹等图案,顶部以石瓶为刹。

  7.张飞寨

  位于芒砀山主峰西侧山巅,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春,曹操刘备战于徐州附近,刘备败绩,张飞逃到芒砀山安营筑寨,山顶有一石洞传说是张飞插战旗用的,还有元朝至元13年刻石一处。张飞寨至今山寨犹存,寨墙两重,均为青石垒砌,残高0.5至2米、宽1.2米。外寨周长800米,内寨周长约250米。寨内有房基数十座,峰西侧有一泉,名张飞饮马泉,北侧有张飞床等景点。山寨大门南地势平坦,传为练兵场。

  8.陈胜墓

  陈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袖,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其墓位于芒砀主峰西南麓,石券墓冢高5米、直径15米,掩映于4000余平米的松柏园林之中。墓前10米处有石碑一通,碑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为郭沫若先生手书。

  9.文庙

  文庙亦称夫子庙。据史料记载;此庙始建于宋代,明未曾遭兵焚,康熙十三年(1674)、三十年(1691)、咸丰十年(1860)和民国二十七年(1938)数次对文庙进行重修。文庙坐北面南,由大成殿、东西配房和大成门组成。大成门檐下两石柱正面阴刻楹联一副:“宫墙数仞不得其门终外望,抵平直矢能由是路即中行”。进入大成门,院内两株古柏和三通石碑分立两边。三碑,其一为康熙二十八年孔子六十七代孙袭封衍圣公孔毓圻撰文的《夫子庙碑记》,其二为康熙三十年县令周正纪撰文的《夫子崖碑记》,其三为乾隆十五年(1750)孔子第七十一代孙孔昭焕撰文的《勒石碑记》。西边的柏树斜倚石碑,形成了“柏抱碑”的景观,东边的一棵柏树在清朝捻军与清军战于芒砀山时曾遭火烧,但仍枝叶繁茂。石碑与古柏之间有青石台阶,雕有云龙。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灰瓦顶,门前为卷棚式走廊,廊下四石柱擎檐,石柱正面阴刻楷书,为清代知县陈梦莲题的楹联。

  此外,还有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纪念馆等。

  二、芒砀山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

  (一)汉墓众多,品位高,价值大,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芒砀山拥有大小汉墓数十座,数量巨大,而且部分墓葬规格甚高,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大、最复杂的诸侯王陵,规模可与皇帝陵相媲美,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如僖山汉墓出土的精美绝伦的金缕玉衣与画像石、柿园汉墓的壁画和数以百万计的钱币等,这些在西汉墓葬中都是极为罕见的。所以,这些墓葬能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研究汉代的思想文化、陵寝制度、建筑艺术、石刻画像艺术、社会经济、政治意识、书法艺术、古文字演变等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引起了国内及周边不少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汉文化圈内)学者的高度重视。同时,独特的汉文化也是芒砀山和永城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的主题和特色所在。

  (二)历史故事丰富多彩,名人效应突出

  永城地灵人杰,芒砀山更是历代名人荟萃的地方,先圣孔子、汉高祖刘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汉梁孝王、刘武、三国猛将张飞、魏武帝曹操等人都与芒砀山结缘,或风云际会,或驻足山巅,或长眠青山,无不留下千古圣迹。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唐代大诗人李白、高适,宋代学者陈纲,明代文学家祝枝山、贾开宗等墨客骚人,则慕名来芒砀山朝圣、游览怀古,留下了很多壮丽的诗篇,成为千古绝唱。

  芒砀山是一座名符其实的历史名山。目前,这里可供游人参观浏览的文物景点,除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的汉代陵墓群之外,还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墓葬,建立大汉王朝的开国君主刘邦的庙、斩蛇碑、歌风台及其藏身处紫气岩,水浒聚义的三星道观,石崖滴翠的夫子崖,巍峨壮观的文庙,挺拔秀丽、精雕细刻的郭塔,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纪念馆等。所以说,芒砀山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

  (三)具有较强的奇特性和神秘性,有利于吸引游客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贵在以“奇”诱人,芒砀山旅游的奇特性与神秘性,主要表现在整个旅游区群山环抱,可谓豫东平原的制高点和“天然城堡”,自古至今称此地为“山城”,乃兵家必争之地。另外,还有堪称天下奇观的汉高祖斩蛇碑,蛇血染红的“血草”,世间罕见的夫子庙“柏抱碑”,以及高峻奇秀、祥云缭绕的刘邦隐匿处——紫气岩等。众多的奇景为芒砀山平添了浓重的神秘色彩。

  (四)自然与人文溶为一体,相映成辉

  芒砀山是一座集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历史名山,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开发优势。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芒砀山留下了众多的艺术瑰宝和名胜古迹,如墓葬、寺庙、古台、古碑、古寨、古井、名木等,同时历史名山芒砀山作为豫东平原制高点,景色秀丽,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又增添了不少的水面和水景,这里还有中原面积最大的柏林景观,秦汉时期的“砀城”遗址至今尚存。

  (五)资源分布集中,组合良好,有利于联片开发

  芒砀山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集中分布于芒砀山周围十几平方公里的地域,而且自然与人文资源兼备,组合良好,再加上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十分有利于联片开发。

  三、芒砀山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一)优势

  1.资源优势

  关于此问题,前文已多有涉及,此处不再赘述。

  2.交通区位优势

  芒砀山地处豫东平原边缘,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结合部位,距离永城市仅32公里,距商丘、徐州均为80多公里,并有公路与国道310、311相连,北面30公里为陇海铁路,西依京九线,区位优越,内外交通都很便利。

  3.政策环境优势

  从宏观上讲,世界旅游业迅猛发展,我国旅游业也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旅游市场规模正加速扩大,旅游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三大消费热点。这对于芒砀山的旅游开发都十分有利。同时,旅游开发与建设受到了永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已在把旅游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大局中,进行统筹规划。这都为芒砀山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政策环境上的支持。

  4.经济优势

  充足的资金,是旅游开发的最基本条件之一,永城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保证旅游开发所需的资金投入,并有条件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最终将旅游这块蛋糕做得更大更好。

  (二)劣势

  1.资源与环境破坏严重

  在以前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芒砀山一带出现了为数众多的采石场、水泥厂等,任意开山炸石,使山体、植被、景观与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有的山已成了一道“墙”。后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都采取了严格的措施,以避免事态的进一步发展,但多年来所造成的破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恢复和补救,有许多破坏是永远无法恢复的,也不可能补救。

  2.市场开发不力

  芒砀山旅游起步较晚,市场开发的力度也不够大,因而目前在旅游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还很有限,年门票收入尚不足百万元。作为新近开发的旅游区,市场知名度还较低,需要花大力气开拓市场。

  3.人才劣势

  旅游是技能和劳动双重密集的产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文化素质要求较高。芒砀山旅游区现在还缺少专职的旅游专业高等院校正规毕业的人才,因此在旅游经营中会遇到不少困难,今后需要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的工作。

  (三)机遇

  1、宏观环境创造的发展机遇

  旅游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无烟工业”,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超过石油、汽车、钢铁军火工业,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国际研究表明,旅游是消费者选择中仅次于教育和住房的第三大消费项目,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从宏观上看,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国家一系列发展旅游政策,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商丘市都把发展旅游作为制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河南省每年从省财政拿出一定的资金来投资旅游建设。永城市也在旅游发展建设上给予各景区大力的扶持。这些都给芒砀山旅游区加快开发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市场机遇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游客人数逐年增长。2004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09亿人次,是1978年的60倍,旅游外汇收入达257.39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11.0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4711亿元。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84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国GDP的5.01%、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78%,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在游客人数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游客的层次和品位也不断提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游览观光,而是渴望在旅游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特别是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因为“旅游属于文化范畴,是文化的一个内容”①,“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无论学者们把旅游的动机分为多少类,也不管是哪一种划分法,“求知、求美、求新等文化方面的追求,总是一种主要的旅游动机。其他方面的动机,如人际关系、地位和声望……都和文化有关系。……旅游者求知、求新、求美的文化动机是出自人类的天性,出自人类‘远方崇拜’的特征。”②还有学者认为;“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本质内涵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定的文化享受目的,而旅游者的出游目的决定了旅游的本质特征。”“人的旅游需求,说到底是一种文化需求。旅游通过游览、娱乐等特定手段,满足人的审美、娱乐、增加阅历、提高修养等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以人为绝对主体的旅游活动就与人类的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旅游者以文化为内涵的旅游需求,是推动旅游发展的直接动力。”③随着社会和旅游业的发展,“现代旅游者更关注的往往是对视野的扩大和个性满足上的需要……大量的由‘人文景观’所蕴涵的历史文化积淀正是这种精神文化的需求所追逐的对象。近年来,国内外旅游市场蓬勃兴起的诸如修学旅游、宗教旅游、民情风俗旅游、历史古迹旅游、文物旅游、文学旅游等各种专项旅游,反映了当代旅游者追求历史文化积淀的发展趋势。”今后,“国内旅游者和国外旅游者一样,将会更加注重对旅游地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了解。”④

  永城市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正可以满足游客的这种需求。

  四、芒砀山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一)加强资源与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旅游产业的生存发展与资源保护和环境质量改善具有密切的关系,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和环境风貌的保护,是促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永久利用和文化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科学、合理的开发又可以为保护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只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就可以做到两全其美,相辅相成。为了避免旅游业产生的消极影响,必须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大力倡导绿色开发、绿色产品、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尽可能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实现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三者之间持续健康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实施旅游活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

  (二)加大宣传力度,突出特色,实施形象拉动战略

  芒砀山文物旅游区具备良好的地域景观结构组合,即湖光、山色与文化内涵相映成辉。“汉文化”是旅游区的核心与灵魂,所以旅游宣传必须始终坚持此主题。

  当前,宣传促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开发的进程和成败,因此,必须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旅游形象的形成是一个过程,需要针对目标市场,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介,以及摄影赛、图片展、明信片、书籍、宣传册、报告会、记者招待会、笔会、书法赛、文艺活动、光盘等各种有效促销方式,加强宣传,把旅游产品推向社会,让现实的和潜在的旅游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永城及芒砀山旅游的丰满形象。在宣传促销时,其市场定位应以国内客源市场为主,国际客源市场为辅,尽可能突出旅游区的特色,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内外游客的多种需要。

  成功的旅游节庆活动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都是旅游形象表现的载体,可以使游客历久不忘。永城可考虑举办“中国·永城·汉梁文化旅游节”、“中国·永城·芒砀山旅游节”等,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地方土特产如辣椒酱、黄花菜、小磨油、大理石、补骨脂等,来宣传永城,宣传芒砀山。

  有关部门还应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的软件建设,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同时提高全体居民的旅游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地为广大游客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

  (三)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科研、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旅游兴衰,关键在于人才。”⑤旅游景区要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加快发展,需要各类旅游人才,包括旅游企业管理、行业管理人才、旅游服务人员及宣传促销、形象策划的人才等,这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芒砀山文物旅游区及主管部门应与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举办“诸葛亮会”,为旅游发展出谋划策;还要采取送出去学习和请进来传授的办法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设法吸引尽可能多的高层次人才,包括经营管理人才和导游员、解说员等。此外,应定期举办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技能,逐步建立公平竞争机制。

  (四)突出重点,提高品位,实施精品战略

  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越高,特色越鲜明,吸引力就越大,竞争力也就越强。在旅游业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永城市应依托市域内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按照市场需求,着力开发精品旅游产品,将芒砀山建设成为在省内外甚至海内外都有重要影响的品牌,以促进全市旅游业的发展。

  (五)重视环境美化,不断推出参与性旅游项目

  芒砀山以前山体与环境破坏相当严重,应想尽一切办法予以补救,已裸露的山岩可用种各种植被加以遮掩,地面的凹坑可在修整、美化后改造为水面,供游客游玩,同时重视园林造景设计,使其成为游客流连忘返之地。

  当今国内外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是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旅游中追求知识性、娱乐性和参与性。所以,芒砀山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协调好学术性与普及性、专业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不断推出参与性、娱乐性强的旅游项目,以扩大旅游活动对游客的适应性。例如,可将独特的地方民俗风情、雅俗共赏的地方戏曲结合到旅游活动中,在旅游区增辟汉梁歌舞、杂技、游戏表演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专场,在梁孝王墓前举行祭拜典礼,将“死文化”变成“活文化”。

  (六)保证投资,综合开发

  永城市应根据自己的财政状况,不断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开发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以推动全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开发的过程中,应遵循综合配套的原则,力求全面地满足旅游者行、游、住、吃、购、娱六个方面的需求,使各种设施成龙配套,形成综合接待能力,使旅游者感到舒适、方便。

  (作者安国楼为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戴庞海郑州大学教授。)

  参考文献

  ①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2。

  ②王明煊,胡定鹏:《中国旅游文化》,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4。

  ③魏向东:《旅游概论》,中国林业出版杜,2000.56。

  ④邱敏:《南京旅游业要打好“六朝牌”——开发六朝历史文化积淀的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02(8),82~87。

  ⑤刘锋:《中国西部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中国旅游出版杜,20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