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网站语言 / Language
芒砀山旅游区

解密芒砀SECRET ARCHIVES

解密芒砀

首页 > 解密芒砀 > 汉兴文化

永城芒砀山地区在秦末汉初的重要历史地位

  永城市芒砀山位于河南省最东端,地处豫、皖、苏、鲁四省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本文试就芒砀山地区在秦末汉初的历史地位问题,略谈己见。

  一、芒砀山一带的地理形势

  在坦荡无垠的豫东大平原上,有群峰拔地而起,巍然耸立,这就是古今闻名的芒砀山。芒砀山地区秦代属砀郡。治所在砀县(今河南夏邑东)。辖境相当于今河南开封、通许以东,山东曹县、嘉祥以南和安徽砀山、亳州等地区。汉高帝五年(前202)改为梁国(汉初梁国辖境相当于秦之砀郡和泗水郡)。《后汉书·郡国志》说:梁国,秦砀郡,高帝改。辖有下邑、睢阳、虞、砀山出文石(注:《史记》曰:高祖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有陈胜墓。)、蒙、宁陵等地。又据《汉书·地理志》汉初今永城市一度属沛郡。

  秦末汉初,今永城市先后一度属砀郡、沛郡和梁国。当时永城芒砀山东近彭城(今江苏徐州),西临睢阳(今河南商丘),南有谯(今安徽亳州),北有定陶(今山东定陶),实为战略要地。

  二、芒砀山一带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中心地区

  1、刘邦在芒砀山一带起义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本为泗水亭长,是秦朝的一个基层小吏。因他多次押送刑徒去咸阳,比较了解国内情势,深切感触到百姓中日益增长着反抗秦暴政的潮流,促使他做出与秦朝廷分手的抉择。于是他策划了丰西纵徒事件,从此走上了冒死反抗秦朝暴虐统治的道路。刘邦对他所押送的刑徒说:“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史记·高祖本纪》)刘邦放走刑徒,带着其中一些决心造反者先隐蔽在丰西泽中,后进入芒砀山泽中躲避追捕。刘邦放走刑徒隐匿于芒砀山泽,引起了朝廷不安。《史记·高祖本纪》说:“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问之,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可见刘邦在芒砀山隐匿期间,虽未向秦政权发起进攻,却进行了一些起义的准备工作,使不少人加入他的队伍,形成了一支反秦骨干力量。

  公元前209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立即引燃了各地反秦怒火。大约在前209年8月,刘邦得知大泽乡起义的消息,立即率领他在芒砀山泽中聚集起来的反秦力量,迅速占领了自己的故乡丰邑,正式打出了反秦的旗帜。占领丰邑后,刘邦又联络沛县吏萧何、曹参等人,共同谋划,很快又占领了沛县,占领沛县后,刘邦被拥戴为沛公。丰沛起义的成功,成为刘邦后来缔造汉朝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起点。陈胜牺牲后,刘邦又与项梁、项羽领导的军队一起,在芒砀山一带与秦军战斗,成为推翻秦朝统治的主力之一。前208年9月秦将章邯冒雨夜袭定陶,项梁猝不及防被杀身亡。刘邦、项羽闻讯,立即停止攻打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与吕臣迅速向彭城撤退,缩短战线,调整部署,吕臣军驻彭城东,项羽军驻彭城南,刘邦军驻砀,以互相策应还击秦军。

  据上所述,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八、九月间刘邦在丰、沛起义,到前208年10月退军于砀,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他统帅的起义军在今鲁、豫、苏、皖交界的黄淮平原、芒砀山区,与秦军进行了10多次激烈的战斗,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其中虽遭受一些失败,但大部分战斗都取得了胜利。他的军队也由初起时的二三千人发展为上万人的劲旅。而且通过一年多反秦战争的实践,提高了义军的军事素质,并从中涌现一些像曹参、周勃、樊哙、灌婴等智勇双全的优秀将领,为后来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陈胜领导起义军在芒砀山一带的活动

  芒砀山地处鲁西南、苏北、皖北和豫东,战国末年,这一地区是楚国的政治中心,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七月,“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篱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今安徽宿县)、酂(今河南永城)、苦(今河南鹿邑)、柘(今河南柘城)、谯(今安徽亳州)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今河南淮阳),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陈胜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这段文字具体记述了陈胜从大泽乡起义到攻下陈,建立张楚政权的过程。陈胜率领起义军攻下陈之前,所经之地皆为离芒砀山不远的今安徽与河南交界地区。

  3、彭越在芒砀山一带的活动

  据《史记·彭越列传》记载;彭越为砀郡昌邑(今山东金乡)人。秦朝末年,早在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之前,彭越就集合了一批不满秦朝暴政的人“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起义后,他初持观望态度,后“乃行略地,收诸侯散卒,得千余人。沛公之从砀北击昌邑,彭越助之。”汉王二年(前205)春,“彭越将其兵三万余人归汉于外黄(今河南民权县境)。”汉王三年(前204)“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汉四年冬,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彭越攻下睢阳、外黄十七余城”,(《史记·彭越列传》)威胁到楚都彭城。“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史记·高祖本纪》)据上述记载,彭越在反秦斗争中和楚汉战争中都站在刘邦一边,为推翻秦朝统治和打败项羽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芒砀山地区还是刘邦与项羽协力共同打击秦军、经历激烈战斗的地方,也是后来楚汉逐鹿的战场。

  三、汉初芒砀山一带的封国诸侯王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五年(前202),刘邦“乃即帝位汜水之阳。”(汜水之阳在今山东定陶境内)刘邦在汜水之阳的土台上举行登基典礼之后,即率领文武百官进驻洛阳。刘邦称帝后“立建成侯彭越为梁王,都定陶。”因定陶自战国以来就是“居天下之中”的大都会,地近芒砀山,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汉十一年(前196)夏,刘邦遂以“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彭越在反秦斗争中支持刘邦,在楚汉战争时期他独立指挥一支军队同楚军作战,在彭城周围屡败楚军,建立了巨大的功勋。彭越的惨死,主要不是因为他的罪过,而是因为汉朝廷要收回他所占据的重要地盘。

  刘邦诛彭越后,“立子恢为梁王”。梁王刘恢是刘邦姬妾所生的儿子。刘邦死后,吕后又徙刘恢为赵王。刘恢后来因不满吕后的控制而自杀,国除。汉文帝二年,文帝封其幼子刘揖为梁王。文帝十二年揖因坠马死,无子国除。刘武由代徙梁为梁孝王。

  由上述可知,汉初先后有彭越、刘恢、刘揖和刘武为梁王。而以梁孝王刘武时梁国最盛。其地域“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余城,多大县。”(《汉书·文三王传》)因梁孝王为窦太后少子,“太后心欲以梁王为嗣”,赏赐不可胜言。“于是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多作兵弩弓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同上书)梁国成为拱卫京师的东方屏障。

  四、梁国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的重要作用

  汉初,汉高祖刘邦在翦除异姓诸侯王后,又大封同姓诸侯王,企图以此加强对各地、特别是偏远地区人民的统治。后来随着封国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汉初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势力日益膨胀,俨然成为一个个独立王国。汉文帝时采纳贾谊的建议把一些王国分小,削弱了一些诸侯王的力量。同时把自己的儿子封在梁国作为东方屏障。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夺诸侯王国的一部分土地,归中央直接统辖。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中央与诸侯王的矛盾迅速激化。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等国联合发动武装叛乱。

  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过程中,梁王刘武坚守睢阳,阻挡叛军使其无法西进,确实起到了屏障的作用。据《汉书·文三王传》载;公元前154年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周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杀虏略与汉中分。”作为一个诸侯王国,梁国所杀虏的叛军数量竟与太尉周亚夫统帅的汉军相同,可见梁国在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五、芒砀山地区的秦、汉文化遗存

  1、陈胜墓。据《史记·陈涉世家》:“陈胜葬砀”,“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冢三十家砀,至今血食”。陈胜墓在永城市北30公里的芒砀山西南麓,背依芒砀山主峰,左右山峦环绕,向南是一片开阔地。墓地西北有李窑村,相传该村居民是为陈胜守墓的后裔。1974年对陈胜墓进行了修整。现在高大墓冢掩映在苍翠的柏树丛中。墓碑高2.1米,宽1.1米,碑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由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题写。

  2、高祖斩蛇碑。《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途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击斩蛇,蛇遂分为两,径开。”此段文字详细记载了高祖斩蛇的经过。斩蛇碑在永城市北30公里的芒砀山南麓。碑高2.4米,宽1.1米,厚0.22米,正中篆刻“汉高祖断蛇处”,正文约五百余字。明隆庆五年(1571)立。相传刘邦在此处斩蛇起义,后人建庙祀之。明代在此立斩蛇碑。

  3、梁孝王及诸王墓。《史记·梁孝王世家》索隐《述征记》:“砀有梁孝王之冢”。梁孝王刘武墓在永城市东北31公里的保安山上,凿山筑墓,规模宏大。相传东汉末年曹操“引兵入砀,伐梁王冢,破棺收金宝万斤”。现存墓室,墓道完整,是一座结构复杂、布局严谨的地下宫殿。墓向东,长90余米,有墓道,前室、后室、主室四部分组成。墓道长37米,墓门四道,门卫房、车马室、客房排列墓道两侧,正厅四周有回廊,长76米,壁上有排列整齐的榫眼,为当时镶嵌木壁所用,地面有完整的排水系统。现已整修,并安有照明装置。

  4、芒砀山冶铁遗址。遗址位于梁孝王诸王陵1~2.5公里中心处,作坊面积仅1万多平方米,内有破碎的熔炉壁残块、熔炼渣等。因开凿诸王陵需要大量铁器,故该作坊似为开凿石墓室的需要而专设。

  上述文化遗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芒砀山地区在秦汉时期的重要地位。因此切实保护和认真研究以上秦汉文化遗存,对了解芒砀山及周围地区的历史文化有重要帮助,同时,对发展永城市的旅游业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